人工天氣對環境會造成影響嗎?
中國一直高度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對環境的影響。許多試驗和分析結果表明,碘化銀催化劑對生態環境沒有不利影響。從2003年開始,北京每年夏天在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地區進行人工增雨,并探測到水庫水中的銀離子。結果表明,該水庫銀離子平均濃度為0.64微克/升,遠低于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5749-2006)規定的50微克/升國家標準。
人工影響天氣的操作是局部的,催化劑的使用是最小的,并且操作時間和影響范圍是有限的。國內外相關科學研究表明,氣候變化不會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。
該集團表示,制冷劑主要包括干冰(固體二氧化碳)、液態二氧化碳和液氮。當這些催化劑被播種到云中時,能迅速冷卻空氣,導致云中過冷的水滴凍結成冰粒,并蒸發成二氧化碳或氮,它們是自然空氣的一部分,使用量很小,不會污染生態環境。
吸濕催化劑主要是小的吸濕顆粒,如氯化鈉,它們很少用于商業,對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。
碘化銀和助劑組成的碘化銀催化劑廣泛應用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。在操作中,主要通過燃燒法獲得碘化銀溶劑。1克碘化銀催化劑在-15℃下可形成第10 13~10 14次冪冰核,少量碘化銀催化劑可產生足夠的人工冰核以滿足操作要求。碘化銀不溶于水,分解形成的銀離子在自然環境中不穩定,容易形成不溶性化合物。
據專家組介紹,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,國際上對碘化銀催化劑對環境的影響進行了研究。美國、西班牙、澳大利亞等國家降水后銀離子濃度的長期結果表明,銀離子集中。人工影響天氣產生的輻射很低,對環境的影響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(飲用水中的銀離子濃度不應超過50微克/升)。
人工合成碘化銀之類的催化劑會造成環境污染嗎?最近,國家人工氣候科技咨詢評估委員會組織了環境保護、相關大學、軍隊、氣象等領域的專家。
經過詢問和討論,專家組認為,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,目前用于改天作業的碘化銀催化劑數量少,分布廣。單位體積產生的銀離子濃度遠低于國際國內水環境質量標準,不會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。沒有證據表明人工影響天氣對生態環境有長期累積的不利影響。
云分為暖云和冷云。不同的降雨機制需要不同類型的催化劑。世界上有三種主要的人工影響天氣的催化劑,即碘化銀催化劑、制冷劑和吸濕劑。C催化劑。碘化銀催化劑和制冷劑被用于冷云,而溫暖的云依靠吸濕催化劑。
了解羅茨鼓風機詳情點擊:http://m.pulezz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