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村污水處理問題依舊嚴峻
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領域具有顯著的區域特征,與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水平密切相關。世界銀行高級供水和排水專家秦剛說,東部省份經濟發達,人口稠密,可以建造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。中部省份已開始集中建設污水處理廠和下水道管網,但收戶率不高。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,人煙稀少,地理環境惡劣,氣候惡劣,尚未滿足村級污水處理廠和下水道管網的要求。
每年產生約90多億噸污水,但處理率僅為22%。它遠遠低于城市污水處理率的90%以上。污水處理設施的現象“不需要,只有陽光”是普遍的,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,地方經濟承受能力的增長能力…農村污水處理陷入困境。
在技術和標準方面,我們應該確保需求預測不會偏離現實。農村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決定了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的技術規劃、建設投資、運行維護費用、財務分析、排污費和政府補助水平等。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標準應符合農村社會經濟的實際發展。這不是更好,更好,當地的條件,而不是“一刀切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普遍存在“建房不需要,只是曬太陽”的現象。根據國家審計署發布的2018秒公告(2017)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實施情況,跟蹤審計結果顯示,環境項目建設緩慢或未用的環境是MOR。我是認真的。例如,江蘇省195個污水處理設施中有146個閑置,投資1億449萬7700元,實際運行率低于10%。
在地方一級,農村污水處理的步伐也在加快。據記者不完全統計,到目前為止,湖南、湖北、江蘇、福建、云南、安徽等省市近20個省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村鎮污水處理的政策。例如,湖南省提出2020的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%以上,全省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利用率和資源利用率均超過70%。山東省提出,在2020,超過50%的村莊被處理生活污水。其中,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縣80%多個村進行生活污水處理,新農村社區基本實現了污水收集和處理。
評價標準是困擾農村污水處理的一個主要問題。全國沒有必要引入統一的“一刀切”農村污水處理評價標準。標準需要因地制宜,一些省份制定的排放標準過于嚴格,甚至遠遠超出技術,這是有偏見的。
目前,農村污水處理領域缺乏治理標準。但是,農村的布局零散,農村人口流動性大,水量不穩定。按照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的設想,基本水量作為最低水費的支付成本、社會資本和地方政府將面臨更大的風險。
迫切需要建立治理支付制度和成本分擔機制。在有條件的地區,應探索家庭垃圾處理的支付制度,考慮污染防治狀況、經濟社會承受能力、農村居民意愿等因素,合理確定支付水平和標準。建立合理的財政補貼和家庭支付分配機制,獲得被保險單位的合理收入。